向逆行者致敬——走近深裝集團抗疫先鋒隊
3月,深圳疫情驟然加劇,這座以速度著稱的城市慢了下來。但卻有這么一群人默默加快步伐,逆行而上支援抗疫一線工作,他們中有醫護人員,有社區工作者,有來自其他省市的援軍,還有數不清的抗疫志愿者,深裝集團抗疫先鋒隊就是其中的一員。
今天,讓我們一同走近這群可敬的逆行者,聆聽他們一線抗疫的志愿服務故事。
作為深裝人,我義不容辭
在全市正式停擺前兩周,受集團總部所在轄區疫情影響,周海陽與其他同事就已開啟居家辦公模式。在這長達半個月的時間里,雖然居住地暫未出現疫情,但他和家人堅持每天進行核酸檢測。隨著全市疫情形勢日益嚴峻,疫情的陰霾籠罩著這座城市,卻未能淹沒黑暗中的逆行者們,每天看到沖鋒在前、無私奉獻的抗疫工作者,周海陽的內心逐漸萌發出一個念頭——我想加入志愿者隊伍。
3月17日,深裝集團向全體黨員干部和職工發出倡議,號召全體深裝人積極報名參與深圳市福田區志愿服務??吹教栒俚哪且豢?,周海陽的內心十分激動,“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,我理應報名參加!”于是他第一時間與家人溝通,本以為會受到一定的阻力,卻未曾想到他的愛人也想參加志愿者活動。胸懷共同的信念,這對抗疫伉儷相互鼓勵、并肩前行,一同報名參與社區志愿服務工作。
同樣的想法也在一位位深裝人的心中燃起:“我在網上看到,很多外地的醫護人員都來到深圳參加抗疫,我也想加入志愿者隊伍,做點自己能做的事。”
“當我告訴女兒要去做抗疫志愿者時,看到她眼睛里滿滿的自豪和崇拜,那一刻,我深深認識到這是個正確的決定。”
“我也想為抗擊疫情盡一份綿薄之力。”
“正如入黨誓詞所言——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!我也希望能夠為抗疫工作搭把手、出份力。”
“作為深裝一員,我義不容辭,當然要報名參加。”
……
他們就如同一道道在溪谷間靜靜流淌的水流,將磅礴大雨化作前行的動力,攀過山川、越過谷底、邁過平原,最終匯聚成11人的抗疫先鋒隊,攜手并肩、奔赴遠方。
“每個人都要核對上千條信息。”
19日中午,根據深圳市福田區領導安排,深裝集團抗疫先鋒隊在隊長周海陽的帶領下,首先來到福田街道海濱社區參與疫情防控志愿服務。在認真接受個人防護技能培訓、“清零易”智能助手培訓、工作注意事項提示等多項專業培訓后,他們披上“藍衣”、戴上面罩,開始了一天的志愿服務工作。
在社區的安排下,隊員們被分成了若干工作小組,相互配合完成“清零易”系統居住人員信息的補錄工作。“我們要將社區提供的已做核酸檢測人員的登記信息,跟系統登記住戶進行比對、維護,并補錄尚未登記的已做核酸檢測人員信息,一天下來,每個人都要核對上千條信息。”隊員覃輝斌介紹道。
除此之外,他們還要掃樓進行補錄,爬到每一層樓,挨家挨戶地敲門調查,查看每個人的粵康碼是否正常,詢問居民當天是否已做核酸檢測,遇到沒做的就催促盡快下樓進行檢測。“一個下午,不到四小時,我們組就排查了14層樓共154戶人家,其中還有三四戶居家隔離的。”談及第一天的志愿服務,隊員梁滿紅的臉上滿是驕傲。“當然,偶爾也會遇到不理解的居民,質問為什么登記過不止一次還要登記,我們只能不厭其煩地解釋說明。”舒婷在一旁補充說,“但大多數人都是十分理解并積極配合的。”
第一天志愿服務結束時,已經是晚上十點了,但隊員們離開時,依舊有社區工作人員在工作。“正是因為他們的辛苦與忙碌,居民們才能安心生活、才有了保障。”陳夢怡感嘆道。
為身邊的人、為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做點事
20日上午,經過短暫一夜的休息,隊員們再度啟程,奔赴深圳福田街道福南社區,開展新一輪志愿工作。這一天,除了居民信息補錄,他們還參與了居民核酸排隊指引、現場秩序維持、健康碼核驗等工作。
與其他隊員不同,黃春茂被分到了核酸隊伍中負責掃碼工作,這意味著他要快速熟悉掃碼軟件的使用,并堅守崗位等到最后一位做核酸的居民。“他結束工作時,其實早已遠遠超出了規定的工作時間。”看到黃春茂脫下防護服在路邊吃著已經涼了的飯菜,隊長周海陽感到十分心疼,也非常欽佩。
隊員郭琪琳在工作時看到這樣一幕:一位坐輪椅的老人沒有辦法上臺階,穿著防護服的醫生就從座位起身走到老人身邊,彎下腰為他完成核酸檢測,結束時還叮囑老人要帶好口罩、注意安全。“我是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在讀研究生,雖然我在校期間就參加過好幾次志愿服務,但我深知我做的還不夠好,我要向她的善良和耐心學習。”
社區門口有一排長長的臺階,這是抗疫工作者們的“餐廳”,他們一波接一波地交替著過來,小心地保持著安全距離,端著盒飯坐在臺階上迅速吃飯,吃完后就將臺階讓給后來的人。剛剛結束上午工作的覃輝斌也來到這里,他找了個靠角落的位置,打開飯盒猛扒幾口,長長地呼出一口氣,“這兩天累是有點累的,但能為身邊的人、為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做點事,我感覺很值得,也很幸福。”覃輝斌抹了把額頭的汗,再次加快吃飯的速度。
誰說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?
在兩天的志愿服務中,抗疫工作者的身影讓隊員們久久難以忘懷。他們在黑暗中默默付出,將自己化作點亮世界的光。
在工作間歇時,社區工作人員為隊員們遞來水,每個人都急切地喝著,但周海陽發現,有個身著白色防護服的小姐姐接過水,卻沒有喝。“我馬上明白了她不喝水的原因——怕水喝多了要上廁所,就得重新換一套新的防護服。”他的聲音帶著些許哽咽,“他們真的很不容易。”
黃春茂回憶道:“這兩天,我們一天是早班,一天是晚班。但我發現無論是白天還是晚上,社區工作者都第一時間對防疫物資、人員進行處理和管控。”舒婷則提到一位社工姐姐,“這個社工姐姐和我們一起工作,她特別厲害,可以清楚地記得每一個特殊人員(老幼?。┑姆刻柡透黜椥枰?。”
“昨天回家后,我發現微信步數直接飆到了兩萬步,感覺雙腳已經不是自己的了。”陳夢怡苦笑著說,“親身參與后才知道抗疫工作者到底有多辛苦。”志愿服務時她曾接觸到一個社區工作的大哥,大哥上高三的孩子在學校隔離,妻子在社區隔離,而他自己也因為社區防疫工作強度大,已經一個月沒有回家了。“真的,在疫情面前,有許多人、許多家庭都在默默付出。”
抗疫是每個人的事
“大家都非常重視個人安全防護,出入全部佩戴口罩,核酸檢測有序排隊,完成后立即上樓,還會主動制止違規行為。”周海陽親眼目睹了這一切。當時他正在協助進行核酸檢測,小區外邊有兩個流動人員想跨過護欄進入小區做核酸,卻被一位大爺嚴厲制止了,大爺和周邊的群眾還教育他們:“疫情嚴控期間,你們還外出流動,請遵守深圳防疫政策,回到你們自己的居住區做核酸,我們小區的核酸檢測點不對外開放。”
在上門掃樓登記信息時,由于身著防護服、接觸人員多,隊員們不能直接伸手接過居民的身份證件查看,這給登記工作帶來了很大的不便。但許多人都非常配合工作,在保持安全距離的同時,主動把身份證舉起來讓他們登記??吹竭@一幕,陳夢怡十分感動,“當時我就在想,抗疫不僅是醫務人員的事,更是我們每個人的事,我們只要做好自己該做的事,就是為抗疫做了最大的貢獻。”
隊員黃川芳是西南政法大學在讀研究生,正在集團公司實習工作,回憶起這兩天的志愿服務,她分享了一個溫暖的經歷:“在掃樓的過程中,有一戶人家覺得志愿者很辛苦,還想請我們去他家吃飯。當然疫情期間這是不行的,我們就婉拒了他。”
“祖國的強大就是我們堅實的后盾,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財力、物力、人力來抗疫,真心不易。”望著現場來回奔波忙碌的工作者們,梁滿紅十分感慨,“哪有什么歲月靜好,不過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。作為普通人,我們也做不了什么,只希望大家都能自覺聽從黨和政府的指揮,做好個人防護,不給國家添亂。”
沒什么豪言壯語,也沒什么驚天壯舉,有的只是抗疫路上的守望相助。深裝集團抗疫先鋒隊與“大白”并肩前行,加固深圳的防疫堡壘,就如同一束束微光匯集成火炬,照亮黎明前的黑夜,為這座城市撥開疫情的陰霾,擁抱春日的暖陽。